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古观止》选编特色及其价值研究

张蒙 2011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古观止》选编特色及其价值研究
  • 著者: 张蒙
  • 描述: 硕士: 艺学; I206.2; 《古观止》是清人吴乘权、吴大职叔侄在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章总集(以下简称二吴),编选此书目的是为了“正蒙养而裨后学”,为科举写作打基础。二吴以儒家观念为选标准,在借鉴历选的基础上,按照“遍采诸家、参以己私;取其所长以补其不足,便成全璧”的手段和目的去遴选历,态度认真、工作细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兢兢焉一义之末合于古勿敢登也,一理之未慊于心勿敢载也,一段落一勾勒之不轨于法度勿敢袭也,一声音、一点画之不协于正韵勿敢书也。”[1]  历来所有选本中,就流传范围,发行量等方面的成就,没有一部选本能赶得上《古观止》。相较其它古选本,《古观止》选的优越性首先在于它的选“简而该”(通“赅”),即繁简得中,篇幅适当,利于传诵。此外,它打破了按体分类的传统方式,它以时为纲、作者为目,将各类作品集萃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极其简单地勾勒出了我国古史的发展脉络,虽然选以散体为主,但同时也兼顾到了骈、韵二体,不仅注重“以载道”思想传统,而且也十分看重章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即:“轨于法度”、“谐于正韵”,还有“经世致用”。相比,纯粹的学作品如辞、赋在《古观止》中则屈指可数。  《古观止》的选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这和儒家“经世致用”的章观念相一致。由于它的选编方式独具特色,也就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最能领略古精粹的捷径,凭此一点“方便之道”,足以使它经久不衰。  前人对《古观止》的研究多局限在它的版本考究、选背景、篇目优劣、注释短长、编选体例及评点方式等问题上,很少涉及对现教学的启示及对章写作的指导意义。  从《古观止》对实用体的大量入选这一编选特色来看,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当今的“大学语”教育。当今的“大学语”教育完全是一种“学教育”,它一味注重情操、审美的教育,忽视对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古观止》的成功经验,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并加以传承和借鉴,对当今语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 出版者: 广西师范学院
  • 建立日期: 2011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