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许浑在唐宋时期的接受研究

吕海龙 2008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许浑在唐宋时期的接受研究
  • 著者: 吕海龙
  • 描述: 硕士: 中国古学; I206.2;I207.22;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入选《唐才子传》,其诗被称为“骊龙之照夜”(《唐才子传》)。许浑在晚唐两宋诗坛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今人对这一点认识不足。研究表明,体现晚唐时期古体衰歇,近体工妙,忽视功利,重视技巧,以及晚唐诗人独有的夕阳心境、末世情调,被后世冠以“晚唐体”的,除贾岛、姚合的苦吟一派外,则主要应该是指以许浑为“晚唐正变之首”(《诗源辩体》卷十六)的清丽自适诗人的创作。晚唐两宋诗坛,许浑其人其诗受到普遍的推尊与模仿。在唐末、南宋中后期,许浑对诗人创作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贾岛、姚合。 本立足作品本身,分成以下三部分对许浑及其诗歌在唐宋两的接受情况进行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对许浑的诗史地位重新论定。本章从许浑诗歌的现存数量、诗歌内容、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后人对其评价等四个方面,尝试对许浑在晚唐诗人群体中的地位重新定位。相对唐其他诗人而言,许浑作品在康熙御定《全唐诗》中所存数量较多。历选家也都比较重视他的诗,在多种颇具影响的唐诗选本中,所占比例也非常大。另外,许浑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晚唐社会现实,并在若干领域有所突破。许浑所存五百多首诗歌全为近体,典型地体现出晚唐诗坛古体不再为诗人所重视的创作现象。许浑在晚唐社会化背景下对杜甫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诗学意义。后世对许浑诗歌的偏爱有其人,且不乏名家。总体看来,许浑是可以和姚、贾相提并论的。 第二部分:唐宋两对许浑诗歌的接受。研究表明,晚唐诗坛的杜牧、李商隐、刘沧、赵嘏,唐末的韦庄,北宋的林逋、王安石、寇准,南宋的陆游、四灵以及刘克庄、周弼、曾极、陈允平等江湖诗人,他们的若干作品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许浑诗歌的学习与模仿。本章分成两节。首先,通过字法、句法、章法、格律、意境、对许诗的直接引用而稍加变化、审美趣味的认同与趋附等七个方面,从创作实践角度来研究唐宋两对许浑诗歌的接受。其次,从正面褒扬、反面批判等方面从理论批评角度探讨唐宋两对许浑诗歌的接受。 第三部分:接受原因考察。分别从作者自身角度、从作品角度、从接受者的角度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唐宋两对许浑及其诗歌接受的原因。除了作者和作品的原因外,接受者也因为存在不存在正统之争与门户之见、个人身世与时背景的异同、审美趣味与艺术追求的异同,从而造成对许浑及其诗歌的接受存在着较大差异。
  • 出版者: 曲阜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08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