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选》赋类研究

唐普 2011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选》赋类研究
  • 著者: 唐普
  • 描述: 博士: 中国古学; I222.4;I206.2; 《选》是保存完整的最早的中国古总集。《选》收录体三十九类,其中以赋体居首,收录三十一人共计五十六篇赋,占整个《选》几近三分之一。本采用以献为基础的方法分三个部分对《选》赋类进行专题研究。   上编《<选>赋类编纂考论》包括《<选>赋篇来源问题考辨》、《<选>赋的分类考辨》、《<选>赋类录序考论》三个专题。   从《选》选赋的来源来看,通过考察六朝集编纂情况,《选》选应当来源於别的总集,而且极有可能是据不同的体总集分类选编。就其赋类而言,其选赋来源完全可能是梁武帝所撰《历赋》。其一。从《隋书·经籍志》等书着录的《选》以前的赋总集来看,《历赋》是唯一符合萧统编纂《选》所参考的条件的赋总集;其二,梁天监十七年(518)梁武帝敕时任太子左卫率的周舍注《历赋》,对昭明太子其後编纂《选》的影响应该相当巨大;其三,从《选》不收陶渊明《闲情赋》及张融《海赋》的原因来看,亦有可能是因为《历赋》不收二赋。   从《选》赋类收录的赋作来看,其标题全部是“以赋名篇”的。这在总集编纂中避免了体辨析中的争论,可操作性强。在《选》赋类的二次分类中。又以赋所描写的对象即题材分为十五类,与其时或稍後出现的类书分类有较大的同一性。《选》赋类二级分类的顺序,体现了编纂者萧统赋体分类的思想。尽管《选》赋类的二级分类存在一些问题,但《选》所采用的先以类分、再以作家时间顺序为序的次赋方式,对其後总集、类书编纂的影响却相当大。   《选》赋类录序二十六篇,其中有作者自序,亦有“摘史辞以为序”者。早期的赋序,多源於史辞。因为古有以史传的传统,最初的集编纂者多从史书中采撷作家作品,因此有可能从史书中采摘有关章写作背景的材料为序。而且,随着人传记的大量产生,其中亦可能附录人的作品.成为集的雏形。後来的集编纂者,往往又会附录作家传记。因此,史辞进入集附系於作品中为序,是符合集编纂的历史事实的。但采摘史辞以为序者,恐非昭明太子,而是早期的集编纂者。本对《选》赋类所录二十六篇赋序进行辨别,辨证其最初来源,并针对早期以史辞为序到作者自序的产生,考察了序体的发展史。其中班固《两都赋序》和左思《三都赋序》,不仅反映了赋体学创作的基本面貌,而且反映了赋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极高的论价值。   中编《<文选>赋类李善注考论》包括《<文选
  • 出版者: 四川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11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