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rimo Advanced Search
Primo Advanced Search Query Term
Primo Advanced Search prefilters

涂尔干与布迪厄几种教育社会学观点比较研究

徐秀明 2008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涂尔干与布迪厄几种教育社会学观点比较研究
  • 著者: 徐秀明
  • 描述: 硕士: 社会学; G40-052; 涂尔干(Emile Durkheim)很关心教育问题,他在巴黎大学执教时,起初担任的也是教育学教授,而不是社会学教授。涂尔干认为从实质上讲,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他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也和他所有其他方面的理论一样,渗透着人和社会的概念。而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同样对教育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的理论中被引用最多、最吸引人、影响最大的也是他的教育社会学思想。 本文将分三部分来比较涂尔干与布迪厄的思想:第一章以导论的形式点出选题意义及文献综述,以及此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将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首先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教育的内涵的观点比较,涂尔干倾向于认为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是一种变革的积极的反思性力量;而布迪厄则认为教育是一种再生产,具有暴力性和隐蔽性;其次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教育的功能的观点比较,涂尔干认为教育能够塑造人的灵魂,教育生产人,教育也有利于实现整合社会;而布迪厄则认为教育只是文化再生产、阶级再生产和社会不平等合法化的工具;再次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大学组织的观点比较。涂尔干认为大学是理性和反思之所,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而布迪厄认为教育大学具有双重专断性,大学是分类和区隔之场所。 第三章阐述了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观点的当代启示。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培育大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大学教育公平。
  • 出版者: 东北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08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