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基因改造玉米與大豆粕飼糧對土雞生長、健康及基因片段殘留調查

施柏齡(Bor-Ling Shih) ; 洪兮雯(Hsi-Wen Hung) ; 劉芳爵(Fang-Chueh Liu) ; 李宗育(Tsung-Yu Lee) ; 陳哲仁(Jen-Ren Chen) ; 陳燕萍(Yen-Ping Chen) ; 凃央昌(Yang-Chang Tu) ; 李春芳(Churng-Faung Lee)

畜產研究, 2022-06, Vol.55 (2)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基因改造玉米與大豆粕飼糧對土雞生長、健康及基因片段殘留調查
  • 著者: 施柏齡(Bor-Ling Shih) ; 洪兮雯(Hsi-Wen Hung) ; 劉芳爵(Fang-Chueh Liu) ; 李宗育(Tsung-Yu Lee) ; 陳哲仁(Jen-Ren Chen) ; 陳燕萍(Yen-Ping Chen) ; 凃央昌(Yang-Chang Tu) ; 李春芳(Churng-Faung Lee)
  • 所屬期刊: 畜產研究, 2022-06, Vol.55 (2)
  • 描述: 目前國內畜禽飼糧中的玉米與大豆粕主要來自進口基改作物,本試驗旨在調查餵飼土雞基因改造飼料,是否影響土雞生長健康表現以及基因片段殘留情形。採用一日齡畜試土雞臺畜母12號品系120隻,逢機分成二組。試驗期間分為育雛期(0-4週齡)、生長期(5-8週齡)及肥育期(9-16週齡)。以國產非基改玉米-大豆粉為主要原料之基礎飼糧為對照組;以進口基改玉米-大豆粕為主要原料之飼糧(以下簡稱為基改飼糧)為處理組,每處理組60隻土雞,上述兩處理組之各期飼糧均為等氮等能量,飼養期間飼料與飲水任食。試驗結束時,每組採取12隻雞隻進行屠體性狀、腸道菌相、組織病理與切片及基因片段殘留等測定。結果顯示,兩組土雞全期日增重、飼料轉換率及育成率均相近,惟在5-12週齡及全期採食量則以基改飼糧為高(P<0.05)。土雞屠體性狀如腹脂、內臟及胸肉等相對重量皆無明顯變化;無論8或16週齡土雞皮膚腫脹反應及血液IgA、IgG及IgM含量等免疫反應均未受飼糧處理的影響;兩組腸道微生物菌數變異大而未有明顯差異。基改或非基改飼糧組雞隻各組織臟器均無明顯特徵性組織病變,在組織臟器與腸道內容物DNA中亦未檢出玉米4種及大豆粕1種基改基因片段。綜上所述,土雞餵飼含玉米、大豆粕基改原料之飼糧16週,並不影響生長、屠體性狀、免疫能力、腸道微生物菌相及器官發育,同時無基改基因片段的殘留,顯示土雞採食含基改飼料所生產之內臟及禽肉品應屬安全範疇之內。
  • 出版者: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0253-9209
    DOI: 10.6991/JTLR.202206_55(2).0003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