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用字研究

宋丹丹 2022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用字研究
  • 著者: 宋丹丹
  • 描述: 博士: 中国语言文学; G256; 近年来,民间文献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但杂字文献作为民间文献的一种,还未引起普遍注意,学术界对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关注较少,尤其是对其中的文字现象进行专门研究的更是罕见。杂字文献作为民间文献,可以说是汉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源,同时由於杂字文献作为民间读书识字的教材,其性质又不同於一般的民间文献,杂字文献本身具备独有的特点,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发掘。  本文立足汉字职用学,以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的基本面貌和研究价值进行梳理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各种各样的用字现象,考释文献中出现的疑难字,进而归纳总结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的用字特色,这些工作不仅对杂字文献的整理、释读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汉语字词关系、汉字职用学、汉语史的研究以及辞书编纂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唤起学界对杂字文献的重视,从而促进对杂字文献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利用。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对汉字职用和杂字文献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简单回顾,同时对本研究的材料、理论和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现有研究表明,汉字职用学还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对杂字文献还不够重视,材料利用率还很低,从汉字职用学角度出发对杂字文献里的用字现象进行阐释,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主要对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的具体面貌和研究价值进行概述。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的基本类型,依据其内容和体裁,大致分为常识教育和辞书工具两大类。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字学、音韵学和词汇学三个方面。  第三章重点分析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使用的特殊本字,分为“通用字为本字,杂字文献使用异体本字”“通用字为借字,杂字文献使用本字”两大类。  第四章重点分析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使用的特殊借字,分为“通用字为本字,杂字文献使用借字”“通用字为借字,杂字文献使用别的借字”两大类。  第五章考辨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中出现的疑难用字50余条,包括“形体变异疑难字”“特殊构形疑难字”“罕见通借疑难字”三种,可为杂字文献的释读和辞书编纂提供借鉴。  第六章主要揭示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的用字特色。一是异写纷繁,表现为增减笔画、移动位置、变异形态、混淆部件等;二是异构奇特,体现为类化构字、同体构字、词语构字、赘余构字等;三是借用多於本用,原因包括:随意性、习惯性、追求书写便捷、追求示音明晰、不
  • 出版者: 郑州大学
  • 建立日期: 2022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