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學校運動團隊的風險管理

小倚, 刁 2004

線上取得

  • 題名:
    學校運動團隊的風險管理
  • 著者: 小倚, 刁
  • 描述: 追求健康是現在全民共同的趨勢,一般大眾相信適當強度的規律運動有助於身心健康的促進,更能預防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現代民眾常見的慢性疾病的發生。然而,隨著運動參與的時間增多,發生運動傷害的機會也隨之增加,顯然大眾所必須承擔的風險也相對提高,Hart & Ritson(1993)也認為受傷(Injury)被視為是參與體育運動的潛在風險,雖然參與運動有其健康上的必要性,但隨之而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將概括承受,如何杜絕危機而能妥善運用風險管理做好事前的規劃、防範工作必定成為將來運動參與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不僅在職業競賽及大型運動賽會中頻傳事故之外,體育活動在學校中所發生的運動意外傷害也時有所聞,根據教育部統計西元二000年國內各級學校學生運動猝死人數為二十六人,二00一年學生猝死人數高達三十九人,以學校運動團隊而言,若在缺乏一套完善的防護措施的狀況下進行訓練,以單次活動計,其遭受風險機率必較職業選手為高,個人人身安全將遭受危害。現階段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施大多對外開放,以便提供社區內民眾體育活動之用,故國人在進行身體活動的場地大多為學校校園,由於學校體育設備及場地常因經費問題而未受到重視,許多未達報廢年限設備因過度使用而損毀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堪使用,卻因缺乏經費無法維修,形成校園中另類的危險殺手,校園中運動意外事件案例層出不窮,例如聯合報(民90)報導:學校籃框被人拉住灌籃,球架折斷造成籃板砸死學童;中國時報(民91)報導:一名學生於台北市立體育場外圍,將手球門當成單槓玩耍,球門倒下壓中該生胸部,送醫不治。兩例皆發生在校園中且起因皆為設施不佳及不當使用所造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場地設備傷害事件皆發生在學校校園,而使用該場地最多的是該校運動團隊,換言之,我國有許多學校運動團隊的訓練是每天在令人擔心的場地設施下進行。配合目前教育部公佈從九十二年起推行「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政策,讓每位學生自小學開始至少學會一項運動技能,成為終身運動的項目,並養成主動運動的習慣,使各級學生參與規律運動的比率每年提高3%;且各校至少組成三個運動社團及一個運動代表隊,並參加各級運動競賽,進而養成學生終身運動的習慣,確保學生運動權利,提高學生的生活品質。教育部體育司(民91)決策執行者在執行政策時應擬定一套完整的防護措施,根除問題發生時才要開始補救的處理方式,「防範勝於治療」是杜絕危機的最佳方法,因此,加強學校運動團隊的風險管理更是不可或缺。除此之外,執政者及學校也應釐清學校體育課的風險管理與學校運動團隊的風險管理,擬出詳盡的規劃及措施。本文目的主要為提供學校運動團隊組織之相關人員能運用風險管理策略,預先規劃事前防範工作及事後積極補救措施,以其降低運動團隊所面臨的運動風險。
  • 建立日期: 2004
  • 格式: 567218 bytes
    application/pdf
  • 語言: zh TW
  • 識別號: http://nutnr.lib.nutn.edu.tw/handle/987654321/6467
  • 資源來源: NUTN IR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