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释意理论视角下“西方民主的危机”主题讲座口译实践报告

夏澍雨 2019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释意理论视角下“西方民主的危机”主题讲座口译实践报告
  • 著者: 夏澍雨
  • 描述: 硕士: 英语口译; H315.9; “释意派”理论是有关口译研究的主流理论之一,由塞莱斯科维奇(Seleskovitch)于1968年提出。该理论的横空出世填补了口译学科在理论方面的空白。作为理论奠基人,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该理论的核心概念、生成了研究假说、建立了解释模型、确定了释意理论的总体框架,并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享誉全球的巴黎高翻口译教学法,为理论后续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在塞莱斯科维奇之后,勒代雷(Lederer)以语言、言语、记忆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方向,进一步发展了释意理论,也正是由于她的努力,释意理论于90年代逐步成熟。  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口译的过程不仅只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不易于被人察觉的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过程,换言之,口译这一交际活动是为了传递意义,为了意义的充分传递,口译员要对源语讲话进行释意;在释意环节,口译员要进行认知补充,而认知补充是一个口译员语言知识、百科知识、语境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从事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的专门性学术机构,近些年来,为加强与国际政治学界的交流,中农院组织了多期政治科学—中农讲堂,并于2017年五月22日邀请到了约翰基恩(John Keane)教授作为其第100期中农讲坛的讲座嘉宾,本文作者为本场讲座担任口译员,采取交替传译为工作模式。在本次口译实践中,口译员以释意理论里核心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处理”、“认知补充”、“译员信息处理方式”为实践指导,在英语口译前,重视背景知识补充;在口译听力与理解环节,不求听懂所有细节,重点抓源语信息逻辑框架,对内容信息进行脱壳处理;在口译精力分配方面,坚持听懂再记笔记,做到脑记与笔记的平衡;在输出环节,做到灵活处理。在完成口译工作后,又回顾了口译过程,以及在实践过程应用到理论的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写成口译工作实践报告,报告中采用了转写、案例分析、自评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该论文既是对本场交替传译译前、译中、译后的一次全方位回顾,以期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同时,通过系统性的总结,大量实例案例分析,定量的问卷调查,进一步证明了释意理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认知补充”、“译员信息处理方式”这三大核心观念在指导口译实践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体发现有1.译员对讲座内容越了解,听力理解准确率越高,短期记忆压力越小,笔记记得越少。2.译员对源语语言进行脱壳处理,并在将其翻译成目的语
  • 出版者: 华中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19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