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中國文學史遺漏之唐近體詩興盛因素

許清雲(Ching-Yun Hsu)

東吳中文學報, 2005-05 (11), p.065-085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中國文學史遺漏之唐近體詩興盛因素
  • 著者: 許清雲(Ching-Yun Hsu)
  • 主題: Form ; Literature History ; Poetry disciplines ; Sound principle for Poetry in Tang Dynasty ; THCI ; 唐詩聲律 ; 文學史 ; 格律 ; 詩法
  • 所屬期刊: 東吳中文學報, 2005-05 (11), p.065-085
  • 描述: 唐近體詩興盛原因爲何?諸多「中國文學史」均有云及。唯其中有一重要內在因素被忽略,即「初唐定型之近體詩格律簡易可行」。余考唐人詩學理論,復印證彼時詩歌作品,明白可知初唐宮廷詩人熱衷「近體詩」聲律病犯之討論,逮元兢《詩髓腦》提出「調聲三術」理論,而「近體詩」之積極聲律因此定型。尤重要者,因此種五言詩格律簡易可行,故能自宮廷而民間,復藉科舉造勢,遂風行天下,成為促進唐詩興盛之有利因素之一。雖謂唐五律聲律從齊梁調演變,其間亦有無數詩人參與研發,但研發成功,且使唐五律正式脫離齊梁調者,應推首功于元兢。在中國文學史上,「調聲三術」關係唐詩興盛之內在因素,至深且大,不可不知。
  • 出版者: 台灣: 東吳大學中文系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27-1163
    DOI: 10.29460/SJCS.200505.0003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