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异语写作中翻译--以《:十七纪中国书法嬗变》为例

张夏杰 2020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异语写作中翻译--以《:十七纪中国书法嬗变》为例
  • 著者: 张夏杰
  • 描述: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H315.9; 《:十七纪中国书法嬗变》(FuShan''sWorld:TheTransformationofChineseCalligraphyintheSeventeenthCentury)是一部由中国艺术史学者白谦慎用英语创作学术专著,其以明清之际书法家为研究对象,书写了相关中国书法和文化内容。按照王宏印对于异语写作定义,即“凡所写文化内容与所用语言不一致,皆称为异语写作”,本文认为《》是一部异语写作专著。其中某些英文写作内容源自作者对中文材料翻译,也就是说,在白谦慎异语写作中包含着或隐或显翻译。异语写作是一个尚新概念,目前关于异语写作中翻译研究并不多见,且主要集中于文学作品。胡庚申教授借用达尔文适应选择论中一些基本思想,并结合翻译研究,提出了生态翻译学。本文主要研究翻译在《》异语写作中类型及作用,并运用生态翻译学分析《》中翻译是如何通过译者适应和选择而产生。  《》中存在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二者均为白谦慎学术写作服务,从而构成了异语写作文本必不可少一部分,并使异语写作带有了翻译色彩。《训子帖》是一部用于解释其书学思想书法作品。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立论基础——翻译适应选择论,对《训子帖》附言英译进行分析。白谦慎具有原文读者、译者、异语写作作者三重身份,这使他对《训子帖》附言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合理适应并恰当选择了某些主要词语英译。“四宁四毋”是倡导重要书法创作原则。本文基于对“四宁四毋”英译分析,发现译者适应了“四宁四毋”具有政治、道德和书法内涵。译者在翻译“四宁四毋”时不仅使用了音译和直译方法,还选用了多种处在同一语义场近义词来构建写作语境,并与英文书法专著中惯用表达形成互文,从而完成了对“四宁四毋”意义构建。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适应了原语和译语生态环境,发挥了主导作用。  白谦慎英文写作对异语写作具有一定启发。如果作者需要在写作中翻译中文材料,首先要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翻译生态环境,基于对原文(原作者)和背景信息全面理解做出恰当翻译选择。其次,由于异语写作中翻译为写作服务,译者有必要根据特定写作情形灵活处理译文。
  • 出版者: 天津科技大学
  • 建立日期: 2020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