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岡山區民間信仰探究 : 以庄頭廟宇為核心 = A study of folk beliefs in kangshan area —focusing on village temples

吳惠卿 (台灣文化) 國立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民102[2013

可在 府城總館  2樓參考書區  (DC GITC 102006 )取得(請點選下列選項)

  • 題名:
    岡山區民間信仰探究 : 以庄頭廟宇為核心 = A study of folk beliefs in kangshan area —focusing on village temples
  • 著者: 吳惠卿 (台灣文化)
  • 國立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 主題: 岡山地區 民間信仰 庄頭廟宇; Kangshan area Folk beliefs Village temples
  • 描述: 本論文主要以岡山區境內所有庄頭廟宇為探究核心,由各廟宇的建置年代、香火緣起、主祀神的分類來了解聚落跟神明選定的相關影響因素。岡山區庄頭廟宇主祀神大致有媽祖、王爺、清水祖師、關聖帝君、玄天上帝、三山國王、保儀尊王等等,多數是先民所攜來原鄉香火,且牽涉庄社歷史發展因素,少部分庄廟香火分靈自鄰近著名大廟,其中以媽祖、王爺兩類神祇為主要分香者。清朝所建置公廟即有12間,佔全數民間信仰廟宇26%,這跟區域內聚落開發較早密切相關。再者,岡山區主要舉辦建醮或進香廟宇也以奉祀媽祖、王爺、清水祖師、玄天上帝的庄廟為主,一方面是廟宇之間彼此模仿跟進、一方面也顯現出岡山區以上述四類神明為信仰軸心。 岡山區各庄廟所舉辦群體性祭典活動及其信徒組織概況是本研究統整分析的重點,尤其是因應岡山區獨特歷史開發背景及土地變更為軍事用地的情勢,而衍生獨一無二的特殊祭典,更是值得探討記錄。此外,岡山區自清朝以來,阿公店溪氾濫,造成市街水患,部分低窪聚落,每到颱風季節便水淹及膝、交通癱瘓,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嚴重傷害,因而某些庄廟不定期舉行的水火祈安清醮,也是一大信仰特色。而民間信仰與社區居民的連結不外乎安太歲、點光明燈、禮斗法會、濟世問事、過限、乞龜等個體性信仰行為,透過綜合整理岡山區29間庄廟所提供之巫術性儀式服務,歸納出各庄廟獨特的運作模式,並進一步統整岡山區民間信仰之特色。 Focusing on the village temples in Kangshan area,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 village’s decision of choosing a deity to worship in terms of temple establishment time, origin of worship ritual, and the types of deities. In ancient times, Pingpu Trib
  • 出版者: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101學年度
  • 建立日期: 民102[2013
  • 格式: 211面 : 圖,表 ; 30公分.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NUTN ALEPH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