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邊陲區域的再開發-談左鎮的歷史變遷

王素芬 2015

線上取得

  • 題名:
    邊陲區域的再開發-談左鎮的歷史變遷
  • 著者: 王素芬
  • 描述: 本文以台南市左鎮區域空間發展的歷史變遷為研究主題,探討隨著時空背景不同左鎮區各時期的發展與變遷。以文獻史料收集、閱讀、整理為主,並加以分析歸納,再配合田野調查用以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之處。早在明鄭時期即有拓墾記錄,因位處偏僻,直至乾隆時期才有漢人更深入開發,以及李姓平埔族人大舉入墾岡仔林;也因地處偏僻,因此須聚落聯庄共同防禦盜匪。農業是本區主要的經濟命脈,因缺乏水利設施,農地多屬看天田,至日治時期,因灣裡製糖業發展帶動左鎮區原料供應的甘蔗種植,加上交通運輸設施的興建,為本區帶來一股新的發展希望。戰後時期,由於糖場關閉,本區由蔗作轉作果樹,香蕉、芒果成為本區域主要農作,破布子的種植推廣,使左鎮成為破布子王國,菜寮化石館、拔馬平埔文化館、草山月世界與308 高地,成了如今本區重要的觀光資源,近年來臺南市政府的跨年活動,更將左鎮二寮的日出視為指標觀光景點。本區雖然持續人口老化及外流,但在政府與民間組織努力下,希望能讓「白堊之鄉」透過社區資源再造,轉型成為休閒觀光農業,期盼能帶來更大的觀光效益及吸引外移人口回來。
  • 建立日期: 2015
  • 格式: 2904450 bytes
    application/pdf
  • 語言: zh TW
  • 識別號: http://nutnr.lib.nutn.edu.tw/handle/987654321/7018
  • 資源來源: NUTN IR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