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rimo Advanced Search
Primo Advanced Search Query Term
Primo Advanced Search prefilters

舞蹈既是藝術亦是科學

吳思嚴(Sz-Yan Wu) ; 陳書芸(Su-Yun Chen) ; 吳昇光(Sheng-Kuang Wu)

大專體育學刊, 2022-06, Vol.24 (2)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舞蹈既是藝術亦是科學
  • 著者: 吳思嚴(Sz-Yan Wu) ; 陳書芸(Su-Yun Chen) ; 吳昇光(Sheng-Kuang Wu)
  • 所屬期刊: 大專體育學刊, 2022-06, Vol.24 (2)
  • 描述: 舞蹈是藝術與身體活動結合升華的作品,舞者透過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展現身體動作來表達某種情感或述說一個故事,如何協調一系列的舞蹈動作並能和諧地與音樂或他人配合,便是成為一個專業舞者或是完成一場精彩表演的重要課題(黃心怡,1999)。舞蹈動作技巧的發展須建立在良好的運動生心理功能基礎之上,並需要透過不斷反覆的練習及專業訓練來達到精熟,優秀舞者需有足夠的身體素質(例如:肌力、耐力、柔軟度、協調性、反應速度與視知覺)才能適當並有效率地完成每個舞蹈動作,並進一步達到「美」的境界(黃心怡,1999;Gabriela & Gheorghe, 2019)。此外,對身體、空間與節奏的知覺也是影響舞蹈動作與技巧表現的重要一環,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平順協調這些專項能力來呈現一連串的舞蹈動作,甚而與其他舞者、表演舞臺與背景音樂配合連動(Gabriela & Gheorghe, 2019)。現今許多運動競技項目已建立系統性的訓練模型來訓練專項能力與運動表現(Amonette, English, & Kraemer, 2016),不再只是單單依靠土法煉鋼或師徒單傳,也開始落實以科學證據為導向的運動訓練(吳昇光,2021)。然而,由於舞蹈技巧的複雜與獨特以及其與藝術結合的特殊性,若我們僅僅仰賴經驗傳承的傳統訓練體制,不僅無法有效率地發展舞蹈技巧與提升運動表現,更可能增加受傷的風險,進而斷送舞蹈的生涯。科學訓練方法應用於舞蹈訓練中:現代科學化訓練可以幫助我們針對不同專項或個別運動員來設計訓練計畫,其訓練方式與內容是必須能通過反覆驗證的。像是有研究調查近代所提倡的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對於不同運動選手能力的增益(鄧政偉、楊昌斌、林顯丞、洪大程,2021;鍾雨純、陳竑廷、何松諺、李凌純、吳慧君,2016)。而臺灣科技部更是在2018年提出針對棒球、羽球、桌球、 舉重、自行車的跨領域精準運動科學整合計畫強調運動科學及科技支援多項競技運動發展與突破(吳昇光,2021)。然而,相較於這些運動項目或是與其他國家相比(e.g., Koutedakis et al., 2007; Watson et al., 2017),目前臺灣在教學與研究領域皆鮮少能做到科學化與精準化,甚而當作者於2021年12月在華藝線上圖書館以「舞蹈」作為關鍵詞搜尋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所收錄之期刊時,發現過去僅僅只有1篇原創性研究有關舞蹈技巧訓練(0.9%)
  • 出版者: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 Ainosco Press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563-3470
    DOI: 10.5297/ser.202206_24(2).0000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