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寫志」還是「體物」?從江淹〈恨賦〉出發對情感賦「主觀情感客觀化」的考察

祁立峰(Li-Feng Chi)

社會學報, 2008-07 (9)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寫志」還是「體物」?從江淹〈恨賦〉出發對情感賦「主觀情感客觀化」的考察
  • 著者: 祁立峰(Li-Feng Chi)
  • 所屬期刊: 社會學報, 2008-07 (9)
  • 描述: 心雕龍.詮賦》中,劉勰以「舖采摛,體物寫志」定義賦類。「體物」與「寫志」乃賦類創作時的最高原則,且兩者不但分別表述,也並存互補。江淹〈恨賦〉、〈別賦〉向來為論者所重,《》將兩賦歸入「哀傷」,《賦彙》將〈別賦〉歸入「懷思類」,〈恨賦〉歸入「情感類」。但我們細讀賦,發現「抒情」似乎不是〈恨〉、〈別〉的宗旨。顯然,江淹藉二賦鋪衍「離別」與「憾恨」典故,一來表現作者「愛奇尚異」的習態,也達成其「炫才」的目標。本試從「詠物賦」的觀點重新來看江淹的〈恨賦〉、〈別賦〉,以及《賦彙》中的「情感類」諸賦──〈擬恨賦〉、〈笑賦〉、〈夢賦〉等作品。這樣的操作有幾層意義。首先,可以將當屬「詠物」的「情感賦」從原本錯誤的分類中更正過來。其次,嫻熟現象學的研究者如王建元、鄭毓瑜、陳昌明都注意到六朝情境、空間、感官等問題,恨別二賦正好可作為「主觀情感客觀化」的證據。其三,從恨別二賦我們雖然作出「詠物」的推論,但最後仍看穿詠物背後的「言(寫)志」傳統。由此,我們可進一步掌握屬於「賦類」的類特性。
  • 出版者: 世新大學人社會學院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562-7934
    DOI: 10.6394/JHSS.200807.0041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