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男篮中锋之痛

方文

俱乐部, 2005 (10), p.41-44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男篮中锋之痛
  • 著者: 方文
  • 主題: 世界大赛 ; 中国男篮 ; 中国篮 ; 亚特兰大老 ; 八一队 ; 王治郅 ; 男子篮; 技战术 ; 运动 ; 阿喀琉斯
  • 所屬期刊: 俱乐部, 2005 (10), p.41-44
  • 描述: 遥想2000年悉尼奥运会,姚明、巴特尔、王治郅三大中锋意气风发,虽然他们未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摘得奖牌,但他们优异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进军NBA 的机会。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小巨人"姚明,他以选秀状元的身份入住休斯敦火箭,3年来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证明了自己,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篮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男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质的飞跃。从30年前的"巨无"穆铁柱到今天的"小巨人"姚明,中国篮的中锋发展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追忆中国男篮历史上的优秀中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篮技战术在30余年间的巨大变化,从早期的"专一式"、"站桩型"到现在的"多面手"、"移动长城",中国男篮中锋的发展基本顺应了世界篮运动的潮流。但探寻中国男篮中锋的发展之路,我们痛心地发现,虽然中国中锋在亚洲称一方,虽然历届男篮国家队都强调内线,但在对中锋队员的培养上却过于单一,缺乏灵活多变的内外结合,这直接导致男篮在世界大赛中发挥不稳定,成绩欠佳。虽然称雄亚洲,但至今没有质的突破。而在姚明之后,我们赖以自豪的中锋生产线也出现了偏差与故障,他们成于身高,败手移动,成于个人,失于集体,至今难觅资质优异的未来接班人。难道阿喀琉斯之踵就这样成为中国男篮中锋的致命隐痛?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673-1115
  • 資源來源: Alma/SFX Local Collection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