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利瑪竇與中國士人

奉箴

教育學刊, 1984-02, p.1-39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利瑪竇與中國士人
  • 著者: 奉箴
  • 主題: TSSCI
  • 所屬期刊: 教育學刊, 1984-02, p.1-39
  • 描述: 利瑪竇(1552-1610)對我國當時,和以後的文人學子,影響很深,並且深深獲得他們的器重、友愛、和支持,因而能夠在中國定居,並使傳教事業順利進展。 利子生時和我國士人口語,筆談留下許多珍貴史料,包括詩文,和通訊。從這些文字裡,可以看出這些士人有許多和利子的友誼,很是純篤,並不是泛泛之交。 神宗萬曆皇帝,是恩准利子定居北京的君主,在利子歿後又欽賜墓地。利子獲准居於肇慶,是由郭應聘、吳文華、王泮、鄭一麟等的協助。六年居在韶州,曾經獲得呂良佐、劉節齋、蘇體齋、王應麟等的支援。瞿太素曾在韶州拜利子為師。利子在南昌,有王繼樓、陸仲鶴、建安王朱多瀄、章本清、李日華等友好相助,並著成「交友論」贈建安王,「記法」一小冊抄送陸仲鶴。在南京有王忠銘、趙可懷、爾歧、王順菴、李心齋,祝石林,劉冠華、吳左海,寺環、王明遠、元嗣、葉向高、郭明龍、馮保、楊荊巖、養默、李汝禎、李贄、劉斗墟等友人。這些名流,學者和巨卿或有反對利子的見解和所傳的天主教,但對利子的道德並學識,非常欽佩。在北京有朱國祚、曹于汴、趙邦靖、沈一貫、李戴、馮琦、劉東星等。這些友人,曾協助利子定居北京並開教。協助利子出版書的人很多,較重要的有章本清、馮應京、徐光哲、李之藻、李應、阮泰元等。 利子的教外友人中,葉向高,陳亮采、李日華、李贄、、王肯堂、鄒元標、汪廷訥、謝肇淛、爾歧、陳侯光、陳鴻以及在利子稍後的許多詩人學者像姚爕、譚元春等都有詩、文稱揚利子。利子也為文以答。譬如汪廷訥的酬利瑪竇贈言說: 「西儒有道者,文玄談更雄,非佛亦非老,飄然自儒風。」 利子生時,道德學術崇高,獲得和他接觸過的許多人的敬仰,譬如景陵譚元春(1586-1631)雖然並非教友,但是對這位長眠阜城門外的偉人,非常悼念。他有一首「過利西泰墓感懷」詩說: 「來從絕域老長安,分得城西土一棺;斫地呼天心自苦,挾山超海事非難。私將禮樂攻人短,別有聰明用物殘;行盡松楸中國大,不教奇骨任荒寒!」 本年(民國七十二)九月十日是利瑪竇抵達我國肇慶的四百週年紀念日。一般學者公認:我國近四百年來,思想學問漸趨於精密,細緻和科學化是深受利子影響的。利瑪竇與中國士人互助互佑,相敬相重,情深誼厚,因而促成中西文化的交流。他們的交往對中國近代史,和對歐洲的啟明運動,都有影響。福唐相國葉向高曾贈詩利子,稱他「結交皆名士,深契吾儒理」而自己則謂「達觀自一視,冷然得深旨」是值得吟詠迴味的
    On August 7, 1582
  • 出版者: 台灣: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563-3527
  • 資源來源: Alma/SFX Local Collection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