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延遲性肌肉酸痛

毛慶禎

中華體育, 1994-06, Vol.8 (1), p.114-118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延遲性肌肉酸痛
  • 著者: 毛慶禎
  • 主題: TSSCI
  • 所屬期刊: 中華體育, 1994-06, Vol.8 (1), p.114-118
  • 描述: 反常的運動形態(下坡跑)及超負荷的運動量(超長距離跑),都屬於破壞性的訓練,對肌纖維有實質的傷害,進而造成延遲性肌肉酸痛。研究發現,肝糖枯竭的骨纖維最容易受傷,産生延遲肌肉酸痛,肝糖枯竭又是馬拉松選手撞牆的主因,三者之間有微妙的因果關係。藉由切斷肌纖維受傷的機會,逃避撞牆,提高馬拉松選手成績是本文討論的基點。 每個人都有肌肉酸痛的經驗,選手也不例外。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選手,在激烈比賽、或特別設計的重量訓練後,都免不了會在一天至三天後,發生肌肉僵硬、酸痛的現象,嚴重的話,可能持續整個星期。 運動科學將這種現象稱爲“延遲性肌肉酸痛症”(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過去十年來,科學家對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下了一番功夫,企圖找出最佳的對策,非常幸運的,找到了。 對國內的長跑界來說,下述的說法或許很新鮮:根據研究,經由訓練時,故意産生若干在控制之下的延遲性肌肉酸痛,或許可以避免比賽時的撞牆現象。
  • 出版者: 台灣: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24-7300
    DOI: 10.6223/qcpe.0801.199406.1918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