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假託人物”與“呼應前作”:論物色賦的“設辭問對”與“互性”

祁立峰(Li-Feng Chi)

東吳中學報, 2008-11 (16), p.029-052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假託人物”與“呼應前作”:論物色賦的“設辭問對”與“互性”
  • 著者: 祁立峰(Li-Feng Chi)
  • 主題: Assumed Dialogue ; Intertextuality ; Moon Fu ; Respond to Canon ; Snow Fu ; THCI ; Wind fu,Autumn fu ; ; 假託人物 ; 呼應前作 ; 月賦 ; 秋興賦 ; 設辭問對 ; 雪賦 ; 風賦
  • 所屬期刊: 東吳中學報, 2008-11 (16), p.029-052
  • 描述: 「互性(intertextuality)研究」是當學理論很重要的成果,它彰顯出每一篇作品與前作品間存在的各種呼應、對話、挪用、濃縮或深化的關係。蕭統所編的《》賦類下有「物色」一類,其中宋玉〈風賦〉、潘岳〈秋興賦〉、謝惠連〈雪賦〉以及謝莊〈月賦〉四篇,其中〈風賦〉、〈雪賦〉與〈月賦〉都運用「設辭問答」的技巧。值得一提的是,簡宗梧先生〈賦與設辭對問關係之考察〉一中認為「設問體」發展到六朝,作者喜歡假託史人物,使之穿越時空粉墨登場。而若細讀謝惠連〈雪賦〉與謝莊〈月賦〉也將發現-無論「兔園分題」、「南皮高韻」,其中的司馬相如、王粲的行為、語氣、聲腔、情節皆經巧妙的設計。本將討論範圍限定於以「風」、「秋興」、「雪」、「月」為標目的辭賦進行討論。我們可以發現除謝惠連、謝莊設計的「假託人物體」受到後作者模仿之外,的物色類辭賦不乏有與《》中的經典作品進行呼應與對話。從「互性研究」的角度來看,「假託人物」與「呼應前作」這兩種類型都屬於「互性」。這樣來看,無論作者與「史」或與「經典」對話所形成特殊的「設辭問對」,恰巧吻合賦類的「因子」。
  • 出版者: 台灣: 東吳大學中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27-1163
    DOI: 10.29460/SJCS.200811.0002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