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清儒《詩》《易》互證會通的學術意義與價值初探

黃忠天(Chung-Tien Huang)

國文學報, 2013-12 (54), p.033-056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清儒《詩》《易》互證會通的學術意義與價值初探
  • 著者: 黃忠天(Chung-Tien Huang)
  • 主題: Classics ; Mutual interpretation ; Qing Dynasty ; THCI ; The Book of Changes ; The Book of Songs ; 易經 ; 會通 ; 清代 ; 經學 ; 詩經 ; 詮釋
  • 所屬期刊: 國文學報, 2013-12 (54), p.033-056
  • 描述: 傳統經典互證會通的傳統,由來久矣。歷代注家以經解經或經典互證,久為經典詮解普遍的範式。《詩》、《易》為中國現存最古經典,由於其時代接近,地域上亦頗多重疊,加以二書均藉由「象」或「比興」來寄寓其隱藏於文字背後的義涵,表現手法頗多相似,故六經中惟《易》最近於《詩》,自然不免存在互證會通的可能。本文即嘗試由清儒詮釋《詩經》與《周易》相關著作觀察二書互證會通的現象,探討是否可藉此鉤深研幾,直探經典文獻相關問題,以開拓經典研究的新途。本文選擇以清儒《詩》、《易》相關著作,做為研究觀察二書互證會通現象的材料,主要著眼於在明末清初崇實黜虛學術思潮下,對於《詩》、《易》的研究有不同以往的面貌,尤其在文字、音韻、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考證,更取得頗為可觀的成果,凡此,或有助於吾人藉以考察《詩》、《易》互證會通及其所衍生的學術意義與價值。
  • 出版者: 台灣: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19-6706
    DOI: 10.6239/BOC.201312.02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