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後/書寫中心主義的藝術解構及其對課程與教學的哲學反思

洪如玉(Ruyu Hung)

課程與教學, 2018-07, Vol.21 (3), p.169-186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後/書寫中心主義的藝術解構及其對課程與教學的哲學反思
  • 著者: 洪如玉(Ruyu Hung)
  • 主題: deconstruction ; Derrida ; graphocentrism ; phonocentrism ; postgraphocentrism ; TSSCI ; Xu Bing ; 後書寫中心主義 ; 徐冰 ; 德里達 ; 書寫中心主義 ; 解構 ; 語音中心主義
  • 所屬期刊: 課程與教學, 2018-07, Vol.21 (3), p.169-186
  • 描述: 漢字是世界語言書寫文字中,為相當獨特的表意文字,其它文字大多使用 拼音文字來書寫。在東亞文化傳統中,漢字書寫不僅是一種語言文字的溝通符 號,也是藝術表現的媒介,中國傳統書法、日本書道反映出漢字的審美特性。 漢字做為獨特的語文媒介,也蘊藏著文化理解和教育反思上獨特的意義。 本文對照西方哲學家Derrida 觀點並以中國藝術家徐冰的藝術作品,提出 跨文化界限的辯證理解與交互解構,重新省視習以為常的漢字書寫與教育文化 思維方式。本文將漢文化思惟特色稱為書寫中心主義(graphocentrism),其內 涵包括漢文化傳統之特色與限制。然而,漢字文化本身也蘊含著跳脫漢字思維 的潛能,本文稱為後書寫中心主義(post-graphocentrism)。本研究之教育的啟 示體現於兩面向:一、釐清漢字思維的書寫中心主義特色;二、探究後書寫中 心主義的意義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也包括對於課程與教學的反思
    Among all the languages worldwide, Chinese is extremely distinctive and unique because its writing system, based on logograms, while most other languages are using alphabets and syllabaries, based on phonograms. In East Asian cultures,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 means not only for communication, but also for artistic demonstrat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ligraphy shufa or the Japanese shodo display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ritten form. Chinese writing exhibits various artistic qualities by its contents of composition and styles of fonts of the handwriting. As a unique writing system, the Chinese langu
  • 出版者: 台灣: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560-1277
    DOI: 10.6384/CIQ.201807_21(3).0007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