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在五年級國語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教師適應與學習成效的個案研究

張明珠(Ming-Chu Chang) ; 曾世杰(Shih-Jay Tzeng) ; 陳淑麗(Shuli Chen)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021-11, Vol.46 (3), p.087-113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在五年級國語課實施差異化教學:教師適應與學習成效的個案研究
  • 著者: 張明珠(Ming-Chu Chang) ; 曾世杰(Shih-Jay Tzeng) ; 陳淑麗(Shuli Chen)
  • 主題: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 reading ability ; teacher adaptation processes ;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TSSCI ; 差異化教學 ; 教師專業成長 ; 教師適應歷程 ; 語文能力
  • 所屬期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021-11, Vol.46 (3), p.087-113
  • 描述: 本個案研究蒐集質性及量化等多元資料,描述兩位五年級教師在班上國語課實施11週(每週5節,共55節)差異化教學的經驗,兩位老師任教的兩班為介入組,學生共45位。在研究團隊密集的協助下,介入組兩位教師嘗試以彈性能力分組、不同難度的學習單,以及差異化的提問等方式,在教學中加入差異化教學的元素。本研究目的有三:一、報告兩位老師的適應歷程;二、以另外兩位老師任教班級的45名學生為對照組,藉標準化的語文成長測驗及期末成績,分析差異化教學的整體成效,及成效是否會因學生程度而異。三、研究以問卷、訪談、觀察等方式,了解介入組同學,包括一名特殊需求學生,對差異化教學的反應。研究結果指出:一、介入的初期,兩位教師雖有研究團隊密集的協助,仍然遭遇許多困難與挫折,直到中期,教師熟悉了差異化教學的執行方式、覺察到自己提問技巧的提升、且更能關注學生的差異,才逐漸脫離困境。兩位師教師也發現學生學習品質及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都有提升,這樣的覺察與發現,讓教師更願意投入這種新型態的教學。二、量化分析結果指出,接受差異化教學的學生,不論原來的程度為何,其詞彙能力後測均顯著優於對照組,但兩組的閱讀理解能力及期末考分數沒有顯著差異。三、問卷、訪談及課室觀察的結果顯示,學生喜歡差異化教學的設計,認為自己學習更為投入、主動,介入組唯一的特殊教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則有明顯改善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study is threefold: 1. to qualitatively describe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 of two fifth-grade teachers who implemented a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DI) program in their respective literacy classes, 2.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 program depended on the students’ literacy abilities by comparing the standardized literacy pre- and posttest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ast groups, and 3. T
  • 出版者: 台灣: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26-4485
    DOI: 10.6172/BSE.202111_46(3).0004
  • 資源來源: Airiti Library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