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王羲之刻书法研究——以北宋《淳化阁》《绛》《大观》为例

刘瑞鹏 2017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王羲之刻书法研究——以北宋《淳化阁》《绛》《大观》为例
  • 著者: 刘瑞鹏
  • 描述: 硕士: 美术学; J292.25;J292.2-7; 王羲之书法无论从书体发展的角度、技法演变的过程,还是在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都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李世民亲自为王羲之作传,广泛搜罗王书墨迹,用帝王之力将其推上“书圣”的地位。“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集刻《圣教序》、甄选《》,都成为一时盛事。宋太宗时又敕命刊刻了《淳化阁》,之后刻成风,王羲之书法成为宋代刻收录的重要部分。唐时王羲之墨迹已趋稀少,宋以后更是片纸难求,故刻中所收录的王羲之书法便成为后世书家争相研究学习的对象。临习之余,对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历代文人书家的重要课题。由宋至清,涌现出米芾、黄伯思、顾从义、王澍、翁方纲等一大批学研究者,同时对派书家的形成及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虽对刻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及研究,但因时代所局限,多见为题跋、眉批,未能形成完善的体系。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绪论、主体部分三章及结语。其中,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王羲之书法从东晋至北宋的流传》,主要对王羲之书迹在历代的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王羲之墨迹从东晋开始总体上逐步减少,至北宋刻的出现使王书能够很好的保存和传播;第三章《<淳化阁><绛><大观>中王羲之书法的集刻》,主要以北宋“三”为例,结合当下前沿的研究成果,对其中王羲之刻书法的收录目、文字内容及刊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收录及刊刻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四章《王羲之刻书法风格分析》,参考现存王羲之墨迹摹本,对“三”中所收录的王羲之书法进行风格上的分类,两相比较、佐证,相互补充、丰富,以求进一步了解王羲之书风的形成、转变和发展;第五章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把王羲之刻书法回归、并置于较系统、完整的研究视域,以求对王羲之书法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 出版者: 山西大学
  • 建立日期: 2017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