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从审美取向的衍变谈对当代草书现状的思考

陆佳娜 2019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从审美取向的衍变谈对当代草书现状的思考
  • 著者: 陆佳娜
  • 描述: 硕士: 美术学; J292.1; 草书是中国汉字的一种书体,也是众多书体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它以点划为基本单位,书者在自然的书写过程中抒发自我情感,在流动的线条中感受其狂乱与优美。汉代之初,为了书写简便,草书应运而生,从波挑鲜明,章法清晰的章草到放纵自如,笔势连绵的行草;从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的今草到运笔放纵,点划狼藉的狂草。草书在变迁与发展中慢慢拥有了自我的标准与风采。同时因为其实用的性质出现在文人士大夫的书信里,因其抒情的性质成为书家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  书体发展中的省简笔画、潦草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草书亦然。故草书从最早的隶草开始,加以规范化后而形成章草。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即《急就章》。汉末,在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年代,草书随之变异,笔势流畅,状似连珠,不再拘泥于章法,形成今草。作为古代最具艺术性的书体,传统草书的审美取向以书写性、抒情性和实用性为主。它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触学习的书体,同时也没有专业的“书法家”。它只存在于文人的世界,最初也只是出现于文人的书信中,如王羲之的《》,同时也用于书家记录琐事等,如张旭的《肚痛》是在其肚痛的时候记录自己应该喝大黄丸的事情。故而其审美取向具有“实用性”与“抒情性”;而其连绵的线条与笔势也决定其具有“书写性”。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1]随着时代的发展,草书的审美取向逐渐从实用性转化为纯艺术性,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各种书法赛事的竞争使得书家在书法创作中追求整体的视觉效果与自我情绪的宣泄。让当代的草书创作更具有设计性与技术性。同时,随着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的衍变,软笔书法在生活中的比重减少,能沉浸在草书创作中的书家更注重作品的趣味性与形式感。使得当代草书较传统草书而言,就审美取向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其更具有展览性、设计性、技术性与趣味性。  故而随着书法受众与书者审美取向的衍变,书法工具材料的多样化,当代草书在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从草字的草法到作品形式的选择,再到作品精神内涵的展现,书家个性与修养的增强,书家自由精神的释放等方面都让我们对当代草书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 出版者: 山西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19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