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场域视野下的晋唐品评类书论研究——以《书品》和《书后品》为例

李承臻 2020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场域视野下的晋唐品评类书论研究——以《书品》和《书后品》为例
  • 著者: 李承臻
  • 描述: 硕士: 美术学; J292.1;K235;K242; 纵观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体系自古及今的发展演变,书法理论著述数量之多,堪称汗牛充栋。如今书法史论领域对于书法理论类型的界定,其中受众较为广泛的分类方法当属《中国书法史·魏晋卷》中对于魏晋时期书法理论的界定,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特别是南北朝齐梁之际的书法理论,大体可以被界定为“书体、书史、批评、技法、鉴定、著录、书论”七种类型,而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晋唐时代的品评类书法理论,即南朝梁代庾肩吾的《书品》以及唐代李嗣真《书后品》,即可归属为“书论”一类,由于唐代李嗣真《书后品》论述体例上上承庾肩吾《书品》的余绪,尽管成书年代下南北朝若干年,然而亦可隶属于与前者一致的类型界定中。布迪厄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在法国是名列法国学者涂尔干之后在社会学领域成就最为卓著的社会学家,被后人视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的萨特与20世纪80年代的福柯相比肩,其学说影响程度之大、思想辐射范围之深远,由此可见一斑。研究《书品》及《书后品》这两种作为“书论”大类下“九品论书”的书法品评理论体系的两个书论代表作,旨在揭示其业已拓宽彼时既有书论中对于书法艺术评赏的理论丰富性、言约而词深的理论思辨性,以及在深入理论的具体文本、并于法国学者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相互结合,探究论书体系、论述的价值倾向,以及内蕴于其中的“身体维度”的理论话语建构等,以期达到在对中国传统书法理论进行条分缕析的相关研究的同时,挖掘“西学东渐”的现代化学术趋势下运用西方文化社会学学说作为研究视角下中国书法理论的学术研究价值,从而达到“中体西用、学贯中西”的学术宗旨和研究目标。
  • 出版者: 山东艺术学院
  • 建立日期: 2020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