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清代篆籀观研究

徐钊惠 2021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清代篆籀观研究
  • 著者: 徐钊惠
  • 描述: 硕士: 美术学; J292.1; 篆籀即篆系文字的合称,篆籀观则是溯篆籀之本源,求篆籀之古法,崇篆籀之精神,品篆籀之意蕴的书学理念;篆籀观也是清代碑学得以成功的思想基础,伴随着碑学的兴盛篆籀观在清代的传播也达到鼎盛。本文试立足于清代的书坛背景并结合清代书法理论,本着客观的原则,通过对清代的书坛背景及代表书家对篆籀观的认知,分期考察清人对篆籀观的态度、认知、实践规模和创作取向,力求还原篆籀观在清代的认知程度,探索书法之本源意义。  篆籀观是以篆籀书法为本源、追寻古法古意的观念,回顾清代以前文人墨客对篆籀观的评述,发现篆籀观贯穿书法发展的整个过程;大篆、小篆、籀文、科斗、虫书以及隶书在婉通的线性特征及崇古审美上是一致的,对这些篆系文字的研究与评述实质上就是对篆籀古法的研究和探索。明末清初书坛受到帖学时风的影响,书学主流以帖学为主,但因帖学过度追求妍美精妙,不溯篆籀的习书之法必定致使文人书家对篆籀观的关注度不足,少数人如王铎、傅山和杨宾引领风尚,对篆籀的地位予以肯定,但篆籀观在清初帖学时风下,提及人数少,尚未能掀起较大波澜。至清中期朴学的兴盛,其中金石学研究的鼎盛局面和文字学的繁荣促使了篆籀观被重新重视,清中期书家的篆籀观认知较前期更加普遍且深刻,呈现出接受面广、影响力大、论述量多的特点,其中对篆籀技法和字法的认识最深入,王澍、于令淓认为精通篆隶用笔是作书的必要条件,蒋衡和汪云提倡作书要用全力,字法上提倡上溯祖法;在格调品评方面,王澍、于令淓悟得科斗篆隶古法格调最高尚;翁方纲、刘熙载、钱泳、杨孙等人则对篆籀观继承脉络有精辟理解。清后期当帖学走向衰落时伴随着碑学的兴起和篆刻学、收藏热、搜访活动等热潮,书家师钟鼎、宗古籀,对古籀文字的深入研究直接推动了篆籀观被更广泛接受,清晚期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篆籀观创新性地接受,包世臣糅合了碑学审美于篆籀观,何绍基首次提出唐楷八法以篆分为本的理念,李瑞清则首次将篆籀作为学习北碑的必由路径,三人对于篆籀观的嬗变符合书学观念的流变原则,给后世对篆籀观的嬗变接受提供很好的例子。
  • 出版者: 广西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21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