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研究

樊治文 2021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研究
  • 著者: 樊治文
  • 描述: 硕士: 美术学; J292.1; 《<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研究》主要以书法接受的视角,对《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进行分时期论述,对以《散氏盘》为取法对象的习篆理念作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散氏盘》出土于碑学兴起和发展的清代,它的出土无论于学术研究还是书法研究和创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清代书家根据各自的艺术实践,不断地从《散氏盘》独特的铭文形态中吸取营养,同时也不断赋予其新的书法意义,使得清代篆书逐渐形成独特而丰富的风格和面貌。本文围绕《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过程,旨在探究清代乾嘉及以后各个时期书家接受《散氏盘》的异同,梳理书家接受《散氏盘》的审美理念,以及《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效果对现当代书法的影响。  本文将分五章对《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清代学者对《散氏盘》的考证,研究其铭文风格的成因及特殊性表现。第二章主要研究乾嘉至同治时期邓石如、陈寿祺、释达受对《散氏盘》的接受。第三章主要研究光绪时期杨孙、吴大澂、吴昌硕对《散氏盘》的接受。第四章主要研究宣统时期汪洵、李瑞清对《散氏盘》的接受。第五章主要研究“碑帖相融”趋势下《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效果对现当代书法产生的影响,进而论证《散氏盘》的接受在书法艺术层面的顺承性。  笔者认为,《散氏盘》独特的铭文形态是通过其线条式样和既定的线形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因此,对《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研究,应通过以《散氏盘》为取法对象的书法作品,对其线条式样、线形组合关系、笔法互融等具体表现进行重新分析和思考,深入研究《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以期对清代书法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 出版者: 曲阜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21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