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林传甲《中国学史》研究

罗佳 2022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林传甲《中国学史》研究
  • 著者: 罗佳
  • 描述: 硕士: 中国古代学; I206.09; 林传甲《中国学史》因常被视中国人自撰的第一部学史而备受关注,但学界对该著的研究却较为零散、不成系统。有鉴于此,论共分四章,依次从生成与传播、“错体”特征、学史观、相关评价等角度对林传甲《中国学史》较为全面的考论。  第一章考论林传甲《中国学史》的生成与传播。在新学新政思潮中,林传甲凭借深厚的旧学功底、维新尚用的精神、丰富的办学经历成为京师大学堂的国讲习。林传甲按课堂章程,借鉴日本人所撰学史编成“历代章流别”课程的讲义,开创性地定名为“《中国学史》”。林传甲在三个月内写成《中国学史》,除借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传统学术著外,也批判地接受了笹川种郎《支那学史》等域外汉学著。林传甲《中国学史》问世后被多家报刊相继转载,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第二章考论林传甲《中国学史》的“错体”特征。林传甲虽借来“学史”的名目,但所著学史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仍以传统词章学为本位。他将“小学”置于学史之前端,注重传授修辞学以指导写,并保留“经史子集”的著述传统。因与注重诗、小说等纯品的主流学史编撰重心相异,林本学史遭致“错体”批评,但此书于“错体”之中使传统经史词章之学与学史接轨的努力值得肯定。  第三章考论林传甲《中国学史》的学史观。学界已发现此书依照学堂章程规定的“学研究法”安排内容,林传甲如何在学史中体现“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值得进一步探究。此书的“西用”意识表现为重视实用性学科,推崇务实致用之学。学堂章程以“中学”为本位,强调“辞章”不可偏废的原则,于是林传甲在传统“章流别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学史,以体梳理的形式进行学史教学,其对古、骈的论述尤有价值。林传甲秉承“载道”的学观,在学的政教功能、儒学的普世价值方面提出了见解,其进化史观与民族观对研究当时的民族心理有重要用。  第四章考论林传甲《中国学史》的相关评价及其价值。林传甲《中国学史》甫一问世就获好评,但因其“错体”特征,在新化运动后多被批评为观念保守、内容杂乱。随着学史学的兴起,这部著的独特性与开创性逐渐被发现。由此书所受之批评可窥见学、学史观念的变迁。汪剑余《本国学史》、金秬香《骈概论》、陈柱《中国散史》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吸收了林本学史的相关内容,可见该书对后世中国学史的生成及写模式有一定影响。此外,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作为
  • 出版者: 四川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22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