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潜德不仕一硕儒——杨笃书学综述

上官云霞 2015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潜德不仕一硕儒——杨笃书学综述
  • 著者: 上官云霞
  • 描述: 硕士: 美术; J292.1; 被尊为晚清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杨笃有太多的名衔。综其所有,他首先是一位笃厚的学者,杨笃的成就便是他一生人格修为的自然流露。本文将其置于晚清特殊的历史时期,从个案的研究角度来折射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区域发展,希冀成为丰富山西书法史的一二素材。  说杨笃是“志痴”并不为过,在冷砚寒灯的凄苦情境下,他依然固守一个学者的职责,以只身之力完成了纷乱时期的艰辛之作—《山西通志》,仅以此他便可作为山西乃至中国史册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名人。在这个“速生、速亡”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记录、更多的祭奠,而非数典忘祖。  杨笃,字秋湄,是我国晚清文明遐迩的史志学家、书法家、金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著作等身,完成了《山西通志》和天镇、蔚县、繁峙、黎城、潞城、壶关、长子、屯留、长治九县的县志,修订了代县县志的金考古部分。修成于战乱时期的《山西通志》,被梁启超《山西通志》列为光绪朝优秀省通志之首,称其“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另有学者认为,该志不独为《山西通志》之模范,且可为他省志书之准绳。张之洞在《书目问答》中亦给以很高的评价。而当时修志的窘迫情形却鲜为人知。孤灯冷砚加上通宵达旦的忘苦劳作,长子杨小湄、外甥闫茂才的助检抄录,同时历经种种时局动荡,《山西通志》才应运而生。杨笃以生命的涅槃孕育了这部巨著,也给山西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  然而,在封建社会晚期,杨笃的一生并不完满。他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他坦荡承受仕途的压力,开始了教书和写志的生涯。从吕梁山到太行山,从训导、教谕、勒授修书郎再到国子监学正,一路教书、一路写志。正所谓“便登第不过一官,此去真蛇画足;为著书只忙半截,将来也算貂留皮”。  杨笃应该感谢自己的家庭。他出生在一个十代潜心不仕的书香门第,自幼拥有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父亲带他游历山水、遍访名师,以此增长阅历。时任乡宁知县的说文大家王筠收杨笃为其门生,发现其奇才可造并潜心指导。当时嗜好金的潘祖荫亦对其赏识有加,推荐杨笃到宏洲书院讲学,而杨笃利用业余时间所修志《西宁县志》成为其志学领域的发轫之作。  晚清山西书家林立,杨笃更是汲取鼓、乙瑛,近法邓,其篆隶有“篆书之有邓,犹儒家有孟子”之称。其金学造诣尤深,与傅青主、张舟同被誉为山右三大书家。他的修志理念不仅突破前人窠臼,而且针砭时弊,具有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1865年,他根据《周礼》注释和《说文解字》对荣
  • 出版者: 山西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15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