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民国以来重要词选研究

许菊芳 2012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民国以来重要词选研究
  • 著者: 许菊芳
  • 描述: 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 I207.23; 选本是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民国以来,词选的价值、功能更体现了现代性的转变。20世纪以来,词选既是当代人接受词的重要媒介,又折射出中国时代转型时期文艺思潮嬗变的轨迹。同时,民国以来的词选大多出于词学专家学者之手,凝聚了他们词学研究的智慧成果,因此,透过每一部词选,又能触及到词学观念演进的脉搏。   基于此,文章运用宏观概括与微观剖析的方法,既全面梳理民国以来词选的选坛体貌,又深入剖析若干重要选本,勾勒民国以来词选发展流变的轨迹。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并对民国以来词选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民国以来词选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正文以上编综论、下编分论的形式展开对民国以来近百年词选的梳理和探究。   上编四章,前三章分别从民国时期(1911-1949)、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9)、新时期以来(1979至今)三个时期展开论述不同时代语境下词选的体貌特征:民国时期,词选体现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鲜明特征,选坛上新旧词选杂糅,选心和选型逐步多样化,白话词选与评析型词选代表了词选发展的新方向,作词法词选体现出传统学者挽救词文体创作于式微的努力和普及词体创作的构想。建国后三十年中,在文艺理论与创作政治化、功利化的时代环境下,词选整体表现出数量少和类型单一的特点,其选心偏重于思想性和人民性,选域偏向于豪放词和民间词,选型表现出由重选向重释的全面转变。新时期以来,在较宽松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多元化的文艺思潮推动下,词选再度繁荣。不仅选本数量多,而且整体呈现出编撰者层次多样、选心多元化、选型多维度、传播媒介多样化等特点。第四章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抽绎出民国以来词选嬗变的轨迹,并阐述了其历史文化意义。   下编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为分论部分,通过重点剖析民国以来以朱祖谋《词三百首》、胡适《词选》、龙榆生《名家词选》、胡云翼《词选》、俞平伯《词选释》、圭璋《词简释》、圭璋、缪钺等《词鉴赏辞典》等为代表的七部词选,展现民国以来词选的演变历程。《词三百首》集历代词选之大成,且选词精当,校勘审慎,堪称传统词选之“结穴”。胡适《词选》宣扬了白话词史观念,开启了现代型词选的新体例,建立了开创性的现代型词选范式。龙榆生《唐宋名家词
  • 出版者: 苏州大学
  • 建立日期: 2012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