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朱熹理学视野的礼乐教化研究

张文 2018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朱熹理学视野的礼乐教化研究
  • 著者: 张文
  • 描述: 博士: 文艺学; B244.7; 国的美育有着悠久的历传统,其礼乐教化作为古典美育之核心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作为礼仪之邦,礼乐文明是国古文明的精神支柱,礼乐教化则为这种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记载是否真实,礼乐文明作为古代社会之普遍规范是不容置疑的。尤其在儒家文化,向往三代之治,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背后依旧是对礼乐文明的不懈追求。礼乐文明是一种包含着宗教、政治、文化、道德、审美等等因素的综合体,作为华民族文明的典型代表,礼乐文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也对生存于礼乐时代的人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礼乐之起源到周代礼乐文明之形成,礼和乐已经不仅仅是当时文化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而是已经发展为代表时代文明程度的文化表征。礼乐文明由此表征着个体人格的理状态,而以礼乐为标准规定和培育个体的需求自然就产生了,这就是礼乐教化成为国美育之主流的原因。  本文以朱熹理学为观察视野,致力于研究礼乐教化在宋代理学视野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发展,必须将礼乐教化之传统进行梳理,这就是第一章写作的原因。第一章首先论述了礼乐文明在华文明的地位问题,确定了礼乐文明作为华文明之根源的历事实,并证明了礼乐教化作为审美教育研究之核心话题的学术根据。其次论证了礼乐教化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衰落以及诸子百家对此的争论,这种争论激发出了关于礼乐教化研究的主要角度。发现,诸子百家几乎都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这就为建构本文的框架奠定了基础。根据礼乐教化内部分化的历与来自外部的理论挑战,秦汉及之前的礼乐教化大都涉及一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礼乐教化的合理性根据,礼乐教化的主体性基础,礼乐教化的方法与程序,礼乐教化的功能与价值。  本文从“礼乐教化与理本论”,“礼乐教化与和论”“礼乐教化与工夫论”,“礼乐教化与境界论”四个方面入手,其实是对秦汉以前礼乐教化研究的延续。就理论构架来说,秦汉以前礼乐教化的四个方面几乎涵盖了礼乐教化的各个主要方面,因此后世谈及礼乐,基本上也是从这个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的。曾繁仁先生所主编的《国美育·宋金元卷》选择以美育本体论、美育心性论、美育工夫论、美育境界论作为研究礼乐教化之切入点,就内涵而言,与秦汉之前的研究略有不同,但就研究路而言,却与秦汉之前的研究思路基本一致。这种分类说明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
  • 出版者: 山东大学
  • 建立日期: 2018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