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資源種類 顯示結果: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隐性课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研究

党建强 2004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隐性课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研究
  • 著者: 党建强
  • 描述: 硕士: 课与教学论; G633.2; 隐性课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关注的教育课题.尽管其研究历史不长,但很快引起众多学者、尤其是道德教育理论家的极大兴趣.因为从本质上讲,隐性课是一种价值性的影响,与道德教育有着天然性的联系,各种隐性课因素以间接和内隐的方式,曲折地反映着学校和社会的德育要求,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因此,重视并充分运用隐性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品德的健康发,已成为现阶段中国德育课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从这一思想出发,探讨了隐性课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意义和价值,力求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做出一点的贡献.文章第一部分从课的困境谈起,从"泰勒模式"的缺憾、"学科结构运动"的危机,引出以"人文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的一个兴的研究课题--隐性课,接下来界定了隐性课的内涵,分析了隐性课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层面.第二部分首先结合思想政治课分析了隐性课的施教机制;其次,重点探讨了隐性课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隐性课的价值是社会发价值与个体发价值的辨证统一,既发挥着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和进行社会控制的功能,又在思想政治课中发挥着德育功能以及智育功能等,文章分析了隐性课因素与道德教育的天然性联系以及在思想政治课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论证了隐性课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特殊价值,并分析了隐性课因素的正向效果和负向效果、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的辨证统一.第三部分,作者从隐性课因素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谈起,结合某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以及作者所做的访谈,探讨如何优化、设计隐性课因素,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的实现,作者谈了自己的一些初步构想,如树立开放的课观、树立人格力量育人观以及生活德育观,构建真、善、美的人性化校园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等等,以期从实践中探讨隐性课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和可操作性.隐性课在中国的研究还是个开端,而从隐性课因素的视角探讨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意义、价值和优化设计,无疑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的窗口,促使人们探讨思想政治课显性课以外各种育人因素在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等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形成过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开阔了思想政治学科与教学论的研究视野.只有用隐性课来关照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构建一种以课堂生活为载体的"无痕"德育,体现德育人本化的时代主题
  • 出版者: 首都师范大学
  • 建立日期: 2004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