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婉约词研究

王小荣 2005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婉约词研究
  • 著者: 王小荣
  • 描述: 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 I207.23;I206.2; 本论文将婉约词置于历史文化视野的宏观体系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加以综合审视,同时,依据文学自身发展与演进的内在规律性,界说婉约词的基本审美特征,并对婉约词的演变进程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予以“远距离”与“近距离”的审美观照。既宏观上把握婉约词在各时期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环境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在个案上以词大及其婉约词为研究对象,探析不同时期的婉约词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及声韵情调等方面所产生的审美意蕴,以期深入揭示词体文学样式独特的美感特质。这乃是词学本体研究的核心问题。全文共分五章与结语部分: 第一章论述婉约词萌生的历史文化渊源,从词体的音乐性、地域文化以及文人创作心态三个层面溯源讨流,并加以概括总结:倚声填词是婉约词萌生的直接因素;西蜀南文化的形成对婉约词的“阴柔”特性产生了间接的作用和影响;社会历史变迁又是文人创作心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上述三个层面构成了婉约词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章探讨婉约词所确立的范型。一方面是《花间》“冠冕”:温庭筠与韦庄以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为婉约词体式的创立奠定了基石,并以《花间》词为审美对象,从题材内容的香艳性与深婉的抒情性方面,总结婉约词的艺术风貌;另一方面,与《花间》词有所不同的是,以南冯延巳、后主李煜词为典型形象,揭示婉约词蕴含着凄恻哀伤的抒情基调。尤其是李煜词的艺术创作使婉约词的抒情内涵从男欢女爱、相思离别这类相对狭小的个人情感圈子里,开始步入社会人生以及生命本体的多维情感空间,含思深沉,意味隽永。 第三章讨论婉约词在北历史文化环境下的继承和衍变,并分析婉约词创作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蕴。北以汴京为中心城市经济的繁盛,士大夫文人歌舞享乐的社会风尚及其独重歌妓之传唱这三个方面,对婉约词得以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考察以晏殊、欧阳修与晏几道工于小令的艺术创作上,他们并非是简单地沿袭南五代词风,而且形成了婉约词独具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婉约词衍变的审美趋向。即以男女恋情为核心内容的婉约词中,那些被理想化的佳人形象,不再是单一地表现男女恋情的忠贞持守,同时融入“多情士子”的情感生活与身世经历,蕴含着士大夫文人学士的性情与襟怀。这两种情思相互交融,含蓄而清雅,深挚而凄苦。同时,着重于柳永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抒写下层市井青楼女子的情感生活和爱情体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富有鲜活生命力,更能抚
  • 出版者: 南开大学
  • 建立日期: 2005
  • 語言: 中文
  • 資源來源: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s of China)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

  • 查詢:
  • scope:("NUTN"),scope:(NUTN_ALEPH),scope:(NUTN_IR),scope:(NUTN_SFX),primo_central_multiple_fe
  • 顯示現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