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恢复态学焦点问题

彭少麟 陆宏芳

Sheng tai xue bao, 2003, Vol.23 (7), p.1249-1257 [同儕審閱期刊]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恢复态学焦点问题
  • 著者: 彭少麟 陆宏芳
  • 主題: 发展趋势 ; 可持续发展 ; 恢复态学 ; ; 演替理论 ; 社会效益
  • 所屬期刊: Sheng tai xue bao, 2003, Vol.23 (7), p.1249-1257
  • 描述: 就恢复态学的、近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命题、传统态学理论在态恢复过程中的应及恢复态学的社会性等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恢复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有3方面的学术观点。第1种强调受损的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第2种强调其应态学过程;第3种强调态整合性恢复。笔者认为,恢复态学是研究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过程与机理的科学。从近年的国际恢复态学大会来看,恢复态学研究近期主要有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强调自然恢复与社会、人文的耦合。认为恢复态是全球性的,不只是自然的过程,应有全社会的支持,包括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介入。二是强调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要跨越边界。有效的态恢复实践在地域上要求多地区甚至是多国家的合作,在理论上要求多学科的交叉与耦合。三是强调以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表达。随着环境和经济问题的全球化,态系统和景观尺度的恢复态学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第15届国际恢复态学大会的会议主题已定为:恢复、景观与设计。在当前研究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态学当前研究的6个前沿命题:恢复态学的学科理论框架研究、恢复态系统的功益研究、物多样性在态恢复中的作研究、态恢复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态恢复立法研究和态恢复与社会、经济的整合性研究。退化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态学理论的指导。多数态学理论已被应于恢复态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实例,着重阐述了态系统演替理论在态恢复中的应。恢复态与全球变化间的相互作研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多数研究仍停滞在定性研究阶段。在广东的恢复态学研究表明,广东省从1986年至1998年,植被覆盖从26%到51%,新造林绿化的植被每年可吸收、固定广东省年排放CO2量的一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态环境的可持续,同时亦要求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同时实现态、经济与社会效率的三重优化。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态中心在中国热带、南亚热带进行的退化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历时30余年,所产的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各个实验站点均已有所反映。
  • 出版者: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00-0933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3.07.001
  • 資源來源: Alma/SFX Local Collection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