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态学意义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文武

Sheng tai xue bao, 2006, Vol.26 (5), p.1444-1449 [同儕審閱期刊]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态学意义
  • 著者: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文武
  • 主題: “源”“汇”景观理论 ; 景观格局 ; 景观态学 ; 态过程
  • 所屬期刊: Sheng tai xue bao, 2006, Vol.26 (5), p.1444-1449
  • 描述: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态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中的“源”“汇”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源”“汇”景观的和理论.认为根据不同景观类型的功能,可以将他们划分为“源”“汇”两种景观类型,从而将过程的内涵融于景观格局分析中.该理论认为:(1)在格局与过程研究中,异质景观可以分为“源”“汇”景观两种类型,其中“源”景观是指那些能促进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汇”景观是那些能阻止或延缓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2)“源”“汇”景观的性质是相对的,对于某一过程的“源”景观,可能是另一过程的“汇”景观,“源”“汇”景观的分析必须针对特定的过程;(3)“源”“汇”景观区分的关键在于判断景观类型在态过程演变中所起的作,是正向推动作还是负向滞缓作;(4)不同类型“源”(或者“汇”)景观对于同一种态过程的贡献是不同的,在分析景观格局对态过程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这种作的差异;(5)“源”“汇”景观理论可以应于非点源污染、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热岛效应等不同领域.“源”“汇”景观理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景观类型在空间上的动态平衡对态过程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一个地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景观格局与态过程研究的深入,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源”、“汇”景观的理论和方法.
  • 出版者: 中国科学院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管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00-0933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6.05.020
  • 資源來源: Alma/SFX Local Collection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