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顯示結果: 查詢種類 索引

变化问题的深度:应对气变化与转型发展

杜祥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Vol.23 (9), p.1-5

可取得全文

引用 被引用
  • 題名:
    变化问题的深度:应对气变化与转型发展
  • 著者: 杜祥琬
  • 主題: 发展方式 ; 变化 ; 生态文明 ; 资源环境 ; 转型
  • 所屬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Vol.23 (9), p.1-5
  • 描述: 化石能源的使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和气变化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措施。如绿色新政、开发页岩气、继续发展核电、能源自给、再工业化。并试图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相结合”奠定新的低碳发展基础;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提出了“脱贫与可持续统筹平衡发展”战略。全球范围正进行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潮流。应对气变化为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战略要素.我国要敏锐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动,以务实的行动推动中华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①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发展道路的选择至关薏要.以过多消耗资源与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难以为继。应对气变化的“减缓”和“适应”战略.为转型发展提供了长远视角和动力。基于对发达国家发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两类发达国家”的概念.由此理解发达国家并不是同一种发展模式。通过国际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及后发优势。提出我国应以比两类发达国家更节能更低碳的方式实现现代化。通过对我国客观上面临的“两场竞赛”的分析。说明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紧迫性:今后5—10年。是能否抓住这个新机遇的关键期。②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目标及分三步走的实现途径。认为实现低碳目标。并不制约经济的发展。而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使之走上绿色低碳的健康发展之路。⑧发展方式转型内涵丰富。包括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实施.低碳社会建设,农业、林业的发展,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城镇化模式的创新等。④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包括水安全,环境与气检测体系。智能能源网,基础数据库等。⑧有力带动国家基础研究的进步。总之,应对气变化可以限制落后产能.推动技术进步;限制粗放发展,促进科学发展;限制环境污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并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
  • 出版者: 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88
  • 語言: 中文
  • 識別號: ISSN: 1002-2104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3.09.001
  • 資源來源: Alma/SFX Local Collection

正在檢索遠程資料庫,請稍等